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曾嫣艳 通讯员 刘春榕)今年3月底,翔安区内厝镇新一批具备改纳管条件的13个村庄农村污水处理站启动改造施工。截至目前,工程涉及的11座农村污水处理站改造和2座新建泵站均已主体完工,具备通水条件,将有效提升农村污水收集处理效能。
8月1日上午,记者在内厝镇后房污水处理站施工现场看到,工人们正忙着进行电力设施调试和零星收尾施工。现场负责人介绍,本次改造涉及内厝镇上塘、黄厝、许厝、后房等13个村庄。工程主要将现有的11座处理站原先的调节池或生化池改造成泵站,取消两座村庄处理站并新建泵站,再通过铺设污水压力管,将统一收集的农村污水加压输送至市政管网,最终进入大型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
翔安市政集团水务公司职员刘加转表示,利用处理站现状调节池或生化池改造成泵池,既能充分利旧,又可免于征地,节约投资成本,有利于水生态环境的保护。
目前,翔安区马巷街道、下潭尾、文教园及中部新城等区域污水收集系统已初具规模。接下来,翔安区将持续对莲河片区、凤翔街道、新圩镇、内厝沈海高速沿线等具备改纳管条件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改造施工,进一步完善全区污水治理网络。
刘加转透露,目前翔安区共有76座污水处理站改成泵站。接下来,将按照全区统一安排,持续对具备改纳管条件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改造,推动全区污水实现全覆盖、全收集、全处理。
责任编辑: 李奕佳,赖旭华